犬蛔虫病是由犬蛔虫和狮蛔虫寄生于犬的胃和小肠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对幼犬的危害巨大,多发生于1~3月龄的幼犬,可引起幼犬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严重则导致死亡。如果感染怀孕母犬,还可经胎盘直接传给胎儿。
1.病原
病原主要有两种:一是狮弓首蛔虫,常发生于成年犬。但成年犬两种蛔虫均为终末宿主。二是犬弓首蛔虫,该蛔虫是幼犬寄生的主要蛔虫;偶见有猫弓首蛔虫感染。感染方式包括直接接触(直接由外界吞食感染性虫卵)、幼虫随血液通过母体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感染和通过仔犬吮吸初乳而感染3种途径。
2.症状
(1)病犬常表现出日渐消瘦、黏膜苍白、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伴有呕吐、消化障碍等症状,幼犬腹部膨大,发育迟缓。严重时,呕吐物或獎便中常排出蛔虫,如不及时治疗,严重感染可引起死亡。
(2)虫体在小肠内寄生时向机体掠夺了大量的营养,可导致机体消瘦、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虫体在体内发育过程中,不断分泌毒素损害机体,可使造血器官和神经系统中毒,出现贫血及神经性症状及过敏反应。出现该症时的表现形式多样而反常,犬时常出现心神不定、毛乱不光、无食欲且日渐消瘦,出现异嗜、消化功能障碍、营养不良等症状。隔腹壁触压肠管,大量虫体寄生 时可感到肠管内有粗细不等肠段及梗阻块。有腹痛症状,患犬不时叫唤、出现套叠或梗阻时,患犬全身情况恶化、不排便。
(3)蛔虫幼虫在大体内移行过程中,损伤肠壁、肺毛细血管及肺泡壁,可见有血便、咳嗽、气喘及肺炎症状。
(4)蛔虫在小肠内造成机械性刺激,夺取机体营养并分泌毒素。蛔虫在犬肠道内是比较粗大的寄生虫,寄生的数量不等。蛔虫在狭窄的小肠中,对肠道机械性刺激最为严重,可引起卡他性肠炎、肠黏膜损伤、出血。特别是在饥饿、发热、饲喂食物改变及环境因素改变的情况下,虫体活动更为频繁,可窜入胃中、胆管或胰管内,引起呕吐、腹痛、黄疸等症状。当虫体大量集结成团时可造成肠管阻塞,更易引起肠套叠,以致肠坏死及穿孔。
3.防治
发现病犬可用左旋咪唑驱虫,用药1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2次,连服2 天;丙硫苯咪唑2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每天1次,连服3天;肠虫清,每次2片,幼犬1次1片;驱虫丹,用法同左旋咪唑;敌百虫,2%~3%水溶液灌服;伊维菌素注射液,毫升/10千克体重皮下注射;枸橼酸哌嗪100毫克/千克体重,内服;噻嘧啶5 ~ 10毫克/千克体重,内服。
预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认真搞好环境卫生,食具、食物要清洁,及时清除粪便。二是定期驱虫,幼犬20天左右驱虫,每月1次,至6个月;成年犬每年驱虫2次或每季1次;母犬配种前进行驱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