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饲养管理
做到科学养犬,提高犬的一般性抵抗力。所谓一般性抵抗力是指犬本身所固有的抗病能力,如皮肤、粘膜、唾液等的杀菌作用,体液内的各种非特异性抗体等,它在正常的防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性抵抗力的提高,需要靠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加强锻炼来获得。因此,群养的犬场应按个体大小、体质强弱、年龄、性情等分群饲养;仔犬要及时补食,成犬定时定量喂饲;防止偏食、饲料单一和突然改变;及时供给足够量的清洁饮水,让犬吃好吃饱,既可防止消化道疾病。又可使其体质健壮,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搞好犬舍卫生
及时清除粪尿,使犬有良好的生活环境,是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犬的很多种疫病,都是通过粪尿和污水经消化道传播,或通过污染的空气经呼吸道传播的。因此,搞好犬舍卫
生,保持犬舍的温、湿度,保证有充足的阳光,通风良好,保持犬舍清洁干燥,这些都有利于防止这类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消毒是杀灭病原微生物的重要措施。病犬的分泌物(眼屎、唾液、疾等)和排泄物(粪、尿等)中常含有多量的病原微生物,有些微生物的抵抗力很强,在外界环境中可长期存在,尤其在被它们污染的土壤、圈舍、饲养管理用具、饲养人员的衣服、鞋等物品中的病原微生物,抵抗力更强,常成为传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重要媒介。有些正常犬体内存在有非致病性的微生物,但当某些原因使犬抵抗力降低时,这些非致病性微生物可增强毒力,引起犬感染发病。因此,为了预防犬发生传染病,对可能被污染的物品都要进行经常性的消毒。
消毒时的注意事项:一是消毒药物的浓度与消毒效果是成正比的,必须按规定的浓度使用;二是药物温度增高,可加强消毒效果;三是消毒药物与病原体接触时间长或直接接触,可提高消毒效果。另外,消毒时,消毒药液的用量,必须充足,通常对墙壁、地面等每平方米平均使用消毒药液50~100毫升为宜。犬场大门口消毒槽内的消毒液要经常更换。那些在门口撒熟石灰粉末或点燃紫外线灯管的方法,都是起不到消毒作用的。
加强灭鼠和灭蚊灭蝇工作
很多种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可通过鼠类、蚊、蝇和其他动物传播。尤其是鼠类,不仅能传播多种疾病(鼠能传播构端螺旋体病、伪狂犬病等),而且还可盗食饲料,因此,要注意灭鼠。犬场的灭鼠工作,要从犬舍的建筑和饲养管理上着手,要加固地面和墙基建筑,注意关好饲料库的门窗,鼠类出人的经路上应投放灭鼠毒饵(应防止犬误食),发现死鼠应及时深埋或烧毁,严防被犬吃食而发生中毒或传染疾病。消灭蚊、蝇主要是搞好清洁卫生,对蚊、蝇孪生场所进行彻底清理。
加强检疫和预防接种为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应采用自繁自养的方式,避免从外地传人传染病。必须从外地引进犬种的饲养场,对刚引进的幼犬,必须与原犬群隔离饲养1个月,只有无传染性疾病的犬才可进人原犬舍。还应按时给犬接种犬五联苗。要经常保持环境卫生,做好犬体消毒,防止皮肤病及螨病的发生。
定期驱虫
是预防寄生虫病,保证犬体健康的重要措施,应有计划地进行。一般在仔犬断奶后就应首次驱虫,6月龄以下幼犬最好每月驱虫1次,成年犬每季度驱虫1次,种母犬在配种前驱虫1次,哺乳母犬可与仔犬同时驱虫。为了提高驱虫效果,最好在每次驱虫前进行粪检,根据粪检结果,选择合适的驱虫药物。
发生传染病后采取的措施
第一,加强观察,早期发现病犬,及时确诊。饲养人员要注意观察犬群的食欲、饮水、粪、尿及全身状况,以便及时发现病犬。当怀疑发生传染病时,应请兽医及时确诊,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把已发生的疫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加以扑灭。
第二,确定为传染病后,应迅速采取紧急措施,将病犬与健犬严格隔离,以免扩大传染。对重症无治愈希望的或危害性很大的病犬,要及时扑杀淘汰。有治疗价值的应在隔离条件下及时进行治疗。
第三,病犬或可疑病犬用过的垫草,粪便污染过的用具、犬舍、运动场地等要进行严格消毒,以消除环境中的病原体。剩余的饲料、污染的垫草及粪便应烧毁,不可再用。病犬尸体严禁随地剖检和任意丢弃,应在远离犬舍、水井的地方深埋或烧毁。
第四,传染病犬及疑似传染病犬的皮、肉以及内脏须经兽医检查,根据规定分别作无害处理后再利用或深埋。
第五,发生传染病期间,犬场应严禁外来人员、动物和车辆等出人,本场人员出人犬舍时,必须经过严格消毒。
第六,疫情扑灭后,全场各犬舍都应进行彻底清扫、消毒,犬舍关闭2~4周,再经彻底消毒后,方可进犬饲养。